金惠工程简讯(201102)

发布时间:2011-03-23     点击率:226

  河北省农村金融教育及资金互助组织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9月25-29日,我会教材部有关同志在河北省张家口、保定地区,就“金惠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张家口、保定中心支行及万全县、赤城县、顺平县支行相关负责人均参加调研。在人民银行的组织安排下,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都积极参与了各项调研活动。

  一、调研地区“金惠工程”开展情况

  张家口地区的万全县、怀安县以及保定地区的顺平县,是“金惠工程”第二批试点县。在此次调研中了解到,其金融教育培训的开展较之今年5月调研所了解的状况又有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教育培训开始实际操作和不断扩大覆盖面;(2)进一步致力于推动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创新等两个方面。

  1、培训工作已进入实际推广阶段,并与金融机构本职工作结合进行

  河北省怀安县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分层进行,形式多样”的办法,9月上旬首批在4个行政村开展培训。利用村委会设备播放教材光盘共36小时,发放教材用书200多册、各类配合宣传资料1300份,包括各金融机构惠农、涉农服务的宣传以及央行征信、反假币等知识的传播,均受到农民的欢迎。

  万全县利用辖区内10个央行反假币工作站作为“金惠工程”实施机构,配发了农户教材光盘。人行县支行与农信联社共同召开涉农企业座谈会,播放和发放农户教材,估计可以覆盖农民共10000多人。

  顺平县的启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政府也给予有力的支持。自今年4月份开始,迄今已经发展了30多名志愿者,选定了20个“群众发展意愿强、信用程度高、基础条件弱的贫困村”作为首批试点村。他们提出要在培训形式、方式、内容上坚持“三个结合”,即:与各类机构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学校等举办的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因地制宜的分散传播相结合;把金融知识教育与群众当下的需求相结合。据介绍,当地农户对信贷知识的需求迫切,“金惠工程”志愿者结合农信社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活动进行培训,收到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2、推动和促进农村金融创新

  各级人民银行在组织推动“金惠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重视促进和推动辖区内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方面的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例如,万全县工行推出“个人经营贷款”,主要为解决农村个体户或私营业主的经营资金需求。县农联社设立“联社+专业合作社+社员(龙头企业)”的信贷担保模式,疏通专业合作组织、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如,怀安县的金融机构针对农村人的

  文化程度、年龄特征、生活习惯等,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服务手段与服务工具,调整营业时间、增加网点、开办多样化存款介质业务。顺平县农行累计向35个行政村发放“金穗惠农卡”4700多张;县农联社以小额农贷、联保贷款方式支持特色农业发展,至8月底涉农贷款余额达94123万元,其中农户贷款47747万元。

  3、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合作是“金惠工程”顺利拓展的必要依托

  在所到调研试点地区,当地政府均对“金惠工程”给予肯定、认同和热情的支持。顺平县主管金融工作的梁副县长将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形容为“让金融之水,通过金融教育之渠,灌溉农民之田”,令人感动。这位县主要领导还强调说,他自己就要求成为“金惠工程”的一级志愿者,亲自来做农村教育培训。迄今所有试点地区的经验说明,当地政府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金融教育推广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只有政府重视和参与才能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再者,政府部门各种涉农工作项目为金融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在共同推广金融教育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多方面合作。

  在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方面,在此次调研地区,基本上是由当地政府扶贫部门作为主导部门和监管部门发展起来。例如,张家口地区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从2007年开始至今,在此范围内一共有196个村进行了“互助资金”试点。其中,中央试点村60个,省试点村136个。已经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已经在民政局注册的有132个,已经实际开展业务的有108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11万余元,农户入股资金约890万元。据统计,这些互助组织累计发放贷款余额5386笔,主要投向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政府扶贫部门除了不断摸索规范相关的规章、制度、做法之外,还就现有能力尽可能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在本次调研中,除政府主导型以外,其他形式的民间资金互助组织于所到地区没有搜集到案例。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许多贫困农村地区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组织、扶持和管理,因而我们在准备进行这方面金融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依托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助,才能紧密结合实际和收到更好的成效。

  二、调研地区资金互助组织相关教育培训需求初探

  1、 组织发展现状及管理特点

  河北省扶贫工作以张家口地区作为开发“主战场”,按照国家和省级扶贫部门的政策和要求,从2007年开始试点“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社”,以及“破解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缺乏资金难题”。如前所述,目前该地区“政府扶贫型”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已经具有一定发展规模(11县196村),实际发放农户贷款超过5000笔,总运营资本金总额达到2500万元。

  在主要发展模式方面,该地区经历了2个阶段:2007-2009年期间主要采用以万全县为代表的“承德模式”,即“村民入股”模式,在有盈余情况下入股者可分得一定红利。自今年开始,遵照国务院扶贫办公室、财政部第10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将原有模式一律规范为“村民入社”模式,即社员不再持股和分红,互助社真正成为“非盈利性互助资金组织”。

  在管理模式方面,上述互助组织有以下特点:

  (1) 互助资金由4个部分组成:财政扶贫资金、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捐赠资金、互助资金的增值部分。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和捐赠资金及其增值部分归所在行政村全体村民所有,村民交纳的互助金归其本人所有,互助资金使用权属于互助社全体社员所有。

  (2) 互助社的机构性质为“社会团体”,贫困村村民可自愿参加、非营利性,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变更和接受监督管理,依法开展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 互助社管理机构由入社村民选举产生,一般称为“理事会”和“监事会”,其中理事会是执行和日常管理机构,监事会是内部监督机构。

  (4) 县级及县以上政府扶贫和财政部门在互助社管理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政策引导;二是业务指导,包括政策学习辅导、宣传、帮助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示范、调研检查、业务培训,等等。

  2、 互助社从业人员、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需求初步了解

  资金互助社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理事会、监事会和财务会计人员,在实际中有相互兼任的情况,例如:理事长同时也是会计,相关人员包括互助社社员、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有关人员等等。基于本次对村级资金互助社的考察还属于初步阶段,直接接触的广泛度和具体程度都有待深入,对于其相关培训需求也属于初步的了解。

  (1) 农户人员基础财务会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

  在调查中,互助社农户反映最为迫切的是对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在具体案例中,现有管理和会计人员中有些以前从事过财务工作,例如:曾经在企业或者信用社做过相关工作,但也存在知识更新和进阶问题,更何况普遍情况是多数人员以前并无相关工作经验,目前只是按照既定的形式和规则在政府组织的辅导之下来完成简单的记账工作。总之,现有管理人员在日后的规范管理、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等方面完全不具备应有知识和潜在的技能,因而有迫切的基础知识培训需求。

  除会计人员以外的管理人员如理事会、监事会任职人员,都是本村的农户,包括村干部、“能人”等等,基本上不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在目前的初级阶段,他们或许尚可借助其他有效方式(例如,村干部的领导权威、族亲邻里关系,等等)对互助社的运行实行一定程度的监督管理,但若从发展的前景考虑,这些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财务和风险管理知识,才能保障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并且不断发展。

  (2) 政府主导、管理、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当地政府扶贫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一直积极配合,并且对相关金融及财务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持关切和期望的态度。在交谈中,政府人员比较普遍地认为,作为主管、协管或者监督部门,其工作人员自身也非常需要接受金融知识培训,这样才有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再如,一些乡村干部如乡长、村官表示,由于他们对本辖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十分了解,所以在自身学习相关知识后能更有效地帮助农户理解培训内容和运用所学技能,所以要提前接受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另一方面,目前所有由政府扶贫部门作为主导而运作的互助社,除执行国家既定政策法规之外,其所使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和工具,例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借贷契约、还款管理程序等,是由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和指导使用,并无统一形式,且较少运用金融财务技术,甚至最为普通的金融会计方法也未能包含,更谈不上对既有资产状况的分析与判别。这种情况固然首先是由于农户现有的知识技能尚无法驾驭比较复杂的技术,但同时也表明,若要指导和推动“村级互助社”这一组织形式向纵深发展,逐步成熟,需要增强和完善相应主导和监管部门人员的金融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有效性,又可以加深其对于金融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指导、监管和总体风险控制。

  3、 关于具体培训内容和再调查内容

  虽然对于金融知识培训的必要性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在开始阶段应该提供哪些具体的培训内容、教材形式等问题,现阶段还难以得出清晰的结论。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更多的是了解总体的、“面”上的情况,没有更多时间详细地与被访者讨论知识与技术层面上的具体培训需求,对于“点”上的(即具体案例)情况挖掘不深。例如,潜在的受训者(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政府官员)的一般基础是怎样的?大多数人对于诸如“资产和负债”、“现金流”、“资产质量”、“杠杆原理”、“周转率”等相关最基础的金融概念的了解程度?他们能否接受较为复杂的技能培训?什么样的教材形式更加受欢迎?本次调研还未能深入了解。

  因此,在今后的调研中,将需侧重具体培训内容的反馈。一方面了解目前及近期将来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了解潜在受训人员的基础程度。再者,注重收集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局部解决方案,作为普遍培训内容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