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工程”是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原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晓灵女士于2008年倡导并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致力于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面向农民群众、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中小学生及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广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基础金融素质和基层金融从业者的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的可获得性,进而助推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
“金惠工程”的口号是:掌握金融知识,改变自身命运。
经过多年的努力,“金惠工程”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国情、经济有效且可复制的农村金融教育模式,即“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并指导、当地政府支持并协调、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主导、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依靠广大志愿者为一线骨干”的运作模式。截至2015年底,项目已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164个国家级贫困县(区),拥有注册志愿者7296名,包括802名一级志愿者和6494名二级志愿者,累计超过2500万人次接受了金融教育培训。
邀请第三方专家参与的评估验收显示,“金惠工程”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和参与金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各实施地金融、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有效改善,受到了项目实施地农民群众的欢迎,同时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捐方的一致肯定。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明确将“金惠工程”列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此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等重要文件和会议也均赋予了“金惠工程”新的使命和现实意义。未来,本基金会将加大“金惠工程”的拓展力度,为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国家扶贫攻坚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项目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下设三个子项目:
——农户项目。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其增强诚信观念和金融风险意识,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中学生项目。主要利用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帮助其接受较为系统、规范的金融基础知识教育,掌握必要的现代金融工具使用能力,并以此带动整个家庭金融基础素养的提升和获得享受更多金融服务的权利。配套教材《金融知识伴我成长》被科技部评为“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金融机构项目。主要面向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进行普惠金融理念的教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及管理技能、小微金融技术以及农村金融创新四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